×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養株「玉樹」盆栽,「吉祥財富」好寓意,「6方面」養好它

HY 2023/03/03

許多家庭都喜歡養玉樹這種具有肥厚葉片的景天科植物。玉樹本質上來講也是一種景天科的多肉植物,同科的多肉植物如長壽花、日高、黃麗等都是它的遠方親戚,只是玉樹生長比較迅速,在2-3年就可以養成老樁,且壽命奇長,花友家里20-30年生的玉樹比比皆是。

玉樹除了莖葉是肉肉的,比較有質感外,因為生長迅速還可以作為其他景天科花卉的嫁接砧木。例如許多花友利用玉樹嫁接過長壽花,可以實現一樹多花色的觀賞效果。不論是單養還是作為砧木使用,玉樹還極易成活,所以很適合一些新手花友養護練手。

那麼玉樹怎樣養護才能快速形成老樁那樣的郁郁蔥蔥的效果呢?就由青璃根據自己的養護經驗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盆土選擇

俗話說「養花先養根」,根系生長的品質決定了整個植株生長情況的好壞。而影響根系生長的最重要的兩個外部條件就是植土和配盆了。

1、配盆

先來說配盆。景天科植物一大特點就是根系相對于株型來說太過細弱了,這一點尤其能在玉樹、長壽花上體會。給這兩種花卉換過盆的花友們可能有體會:即便已經是老樁,這兩種花的根系并不比前次換盆時發育多少。

因此,玉樹的植盆根本無需太大,花盆內直徑比莖干基部外徑大6-8公分就足夠了,花盆也不宜過深,同樣因為玉樹根系扎不了那麼深。且過大過深的盆意味著要盛裝更多的植土,而更多的植土又會吸收更多的水分,相對于玉樹的弱須根,這些水分根部不能被玉樹及時吸收,時間一長,便會因積水而導致爛根。

2、植土

而對于配土方面,在選盆的時候已經說了一點 就是土的排水性要好,因為要防止積水而爛根,所以最好要用沙質土來養護玉樹。沙質土自然界不太常見,在是在河灘邊上有,但我們可以通過多種土壤按比例混摻來配制沙質土,下面是青璃配制沙質土時常用的比例——

(1)腐葉土:園土:河沙=2:7:1

(2)塘泥:園土:河沙=2:6:2

以上兩個配土里面的腐葉土和塘泥都是作為植土里面的基肥引入的,因為這兩種土壤腐殖質豐富,肥性溫和。而塘泥相較于腐葉土質地比較粘,因而在排水性方面比較差,所以在使用塘泥時,作為排水改良劑的河沙比例相應加大了。而園土是配土的基礎土,比較容易獲得,還有一定的肥性,當然其黏性也比腐葉土大一些。

采用園土作為基礎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園土土質較黏重,可以很好的固定玉樹植株,尤其是那種冠幅很大的老樁玉樹。使用過松過軟的土時,根系雖然可能發育很好,但是因為是弱須根,還是抓不緊土壤,稍一搖晃就容易倒伏。

當然,以上僅僅是青璃養護玉樹時的常用配土比例,有些土質不好找時,腐葉土可以用松針土、山泥來替代,而塘泥一樣也可以用草炭土代替。

河沙在城市不多見,可以用煤爐子里面的灰渣來代替。 只是這類灰渣里面的鹽堿含量很高,直接使用會使整個植土泛堿。因此在使用前需踩碎并篩出中細顆粒(粒徑在2-5毫米之間),用水多淘洗幾遍后再摻入園土。

二、入盆定植

玉樹幼株通常是外購或者自己扦插培育。自己扦插培育時一般常用修剪下的枝條在單獨的小盆里(或一次性的塑料杯內)扦插,等到扦插苗生根后再帶土移入正式的植盆內。

幼株入盆前,其自帶土最好是微微干燥的。先在盆底排水孔出墊上一塊碎瓦片,并先預填入一部分植土后再在盆中心位置放入待植幼株。放入幼株后,一手扶株,一手培土,直到植土全部沒過玉樹有根分布的基根部位,并最好使盆土表面離盆頂有1-2公分的距離,方便以后得澆水及施肥。

入盆定植后,澆一次透水后先放在散光處緩緩苗。帶原土坨定植的幼株緩苗期很短,等到葉心發現有新的葉芽萌出時,代表著幼株已經過了緩苗期開始生長了,這時就可以酌情的逐漸接受全光照了。

三、日常養護

1、溫度

玉樹特別能耐高溫,一般可在38℃以下依舊保持生長,這點要比它的遠方「親戚」——長壽花好太多了,要知道長壽花是有名的「夏必死」,許多花友的長壽花大部分死亡黑腐就是發生在夏天。 但同時玉樹不耐低溫,在10℃以下時,生長趨緩,若低至0℃時,就會發生凍害而全株化水死亡。青璃家的一盆玉樹養了10年,都快1.5米高了,可惜在2008年的大雪災時,沒注意從不帶暖氣的陽台上移入室內,結果就給凍死了……

綜上,玉樹的最適生長溫度為18-32℃左右。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這個溫度范圍還是很容易保證的。 在夏季極端高溫下,可以采用遮陰、移入陰室、噴霧等措施輔助降溫。深秋溫度變涼時則要注意及時入室保溫了,尤其是溫度較低的晚上。

2、光照

光照方面,看玉樹肥厚的葉片就知道玉樹是一種喜陽性植物了。除了在夏季酷暑時因度暑而遮陰外,其他季節應盡量多曬太陽。 室內養護玉樹時,由于玉樹的向光性很強,陽面長期接受光照生長會比較迅速,而背陰面則生長緩慢。長期不轉盆,會讓植株出現一頭重一頭輕的效果,若植土過松過輕,可能會讓玉樹在盆內倒伏或直接帶盆倒伏,因此要經常轉盆,讓植株的各面都能均勻接受光照而生長均勻。

3、澆水

在澆水施肥這一方面,玉樹與其「親戚」長壽花的要求倒是一致。 其水肥管理原則就是「微干勿濕,薄肥勤施」。因為玉樹雖然根系細弱,吸水能力不強,但肉質的葉片和莖干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即使盆土徹底干燥,莖葉的內部水還能維持幾天的生長。因此澆水時一定要等到盆面徹底干燥了再澆也不遲。冬季澆水時因水溫較低,澆時應將水放到跟室溫一致時再澆,防止「激苗」,引起植株一時的生長停滯。

4、施肥

玉樹對肥料方面同樣要求不高,土壤肥沃的話甚至不用額外施肥,光靠盆土的肥力就可以維持1-2年的生長。在換盆的同時換土,就可以實現肥力的持續性。若土壤肥力有限的話可以在盆面上鋪一些腐熟發酵好的羊糞或者喝剩的茶葉根以及咖啡渣等。 鋪施生肥時,如豆渣、麻餅時則不能直接鋪面使用,因為一來這類物質發酵時異味較大,二來容易滋生蚊蟲,影響室內環境。應將其用土覆蓋,通過慢漚制緩淋濾的方式少量持久的為植株補肥,這樣生肥不與根系直接接觸,也就大大減少了肥害發生的可能性了。

若嫌以上施肥方式麻煩,還可以直接使用購買的有機復合肥。像花寶一號和花多多一號都是很好的選擇,來源也很廣泛,無論在花店還是在網上都可以很容易的買到。

5、修剪

修剪是玉樹日常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修剪的目的一是修整株型,像前面提到的若植株因單面受光發生偏長時,就可以通過修剪來讓植株快速恢復株型,雖然這并不是最佳恢復株型的方式。此外還可以剪去基干部位生出的枝條以保持基干部位的快速長粗而木質化,以及剪去徒長枝葉,為植株減少不必要的營養消耗等。修剪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及時去除病枝病葉防止病蟲害蔓延而危害全株。

修剪下的健康枝葉若有需要可以重新扦插,但病枝病葉則最好隔離并銷毀。

四、扦插繁殖

花卉繁殖是花友們最喜歡做的事了,因為苗株成活后很有成就感。玉樹常用的繁殖方式就是扦插。玉樹扦插又分為葉插和枝插,即分別利用葉片和枝條來扦插,成活率都很高。

扦插時可以利用上段提到的修剪下的徒長枝葉。 葉片扦插時,先晾干傷口就可以直接鋪在原盆面上等待出根了,為防止澆水時沖走葉片可以在葉片上壓一塊石子固定,等葉片有新根發出且有新葉長出時就可以移入新盆養護了。

采用枝條扦插時,可以使用一次性的塑料杯,將扦插枝傷口晾干后[插·入]河沙比例高一些的植土后放在陰涼散光處,并應保持濕潤,以促進枝條傷口處盡快產生愈傷組織而發根。待葉片復硬并有新葉萌出時意味著根系已經開始發育了,這時就可以酌情移入新盆了。后續操作可以參考前面的「上盆」一段。

五、病害管理

玉樹的病蟲害發生率較少,發生病害多是由于澆水過多和通風不良再加上氣溫較高而引起致病菌滋生而感染枝葉等部位引起的。玉樹常見的病害有——

1、褐斑病

癥狀為葉片上出現褐斑,并逐漸擴大,隨著病勢發展,病斑由褐色轉變為黑色的霉斑。

防治時,需先摘除病葉,切斷感染源,而后用1000ppm的多菌靈藥液噴灑全株,以殺滅病菌。

2、炭疽病

植物炭疽病毒是植物界里廣泛存在的一種病毒,感染范圍極廣,從禾本科到茄科再到玉樹所在的景天科植物都有可能感染植物炭疽病毒,且感染對象包括了莖、葉以及果實等部位,玉樹的感染部位主要還是葉片。

玉樹炭疽病癥狀為葉片上出現水浸狀的黃褐斑點并逐漸擴大,小的病斑可擴展連成大的病斑。到最后,葉片內部水分流失殆盡,而枯萎脫落。

炭疽病無有效的防治方法,在發病初期可以使用托布津1500ppm的藥液噴灑全株,并同時摘除和撿走脫落的病葉。

3、黑腐病

這種病和長壽花所患的黑腐病癥狀是相同的,即從莖干部位發黑腐爛,并同時沿著莖干向上和向下蔓延,不采取措施的話可導致全株死亡。

黑腐病發生時幾乎沒有什麼有效的防治措施,所以病發時,還是趁著病菌還未感染其他枝條部位,盡快剪除病枝,并將感染部位徹底清除來保存剩余健康的枝條。病枝在去除感染部分后也可以通過扦插而再次成株。

六、蟲害管理

玉樹常見的蟲害則有——

1、蚜蟲

蚜蟲常常聚集在葉芯,靠吸食嫩葉的汁液為食。除了直接吸食枝葉外,造成的傷口還容易侵染病毒,因此危害也比較大。

蚜蟲繁殖較為簡單,藥殺時可以選用1000ppm的抗蚜威藥液噴灑。 或者利用其畏懼大蒜氣味的特點,可以用蒜泥水噴灑驅離。還可以利用扎堆與嫩葉部位的特點,直接用手捏殺,效果也很直接有效。

2、介殼蟲

介殼蟲體型要比蚜蟲大很多,因此其食量也要比蚜蟲大的多,介殼蟲爆發時,可以在短時間內過度吸食玉樹的汁液而讓玉樹黃葉和落葉,乃至枯萎死亡。

介殼蟲的防治也要比蚜蟲要難一些,因為介殼蟲有殼體保護,觸殺類藥物很難直接接觸到蟲體,而食殺類藥物又不能直接進入玉樹汁液中被介殼蟲吸食。所以還是以人工捕殺為好。通過仔細翻看植株葉片,就可以輕易發現潛藏的介殼蟲。 介殼蟲可能還留有蟲卵,所以要多翻看幾次以徹底的殺除這種害蟲。

以上就是玉樹常見的病蟲害,部分病蟲害比較難防治, 因此還是以通過「多光、少水,勤通風、防高溫」的措施來預防為好。

用戶評論